登陆  注册  联系我们
擂台网 - 网上文艺状元擂台赛 www.leitai2016.com - 才艺展示 公平公正!
瓠城我心中的故乡
作者:雨人  2017年02月13日  点击量:2976  观赏时间得分:(9050)  回帖:11  收藏作品 返回上页
  那残垣不断的古城墙,夕阳下的古塔,南湖的秋月,北堤的杨柳,鹅池春雪,汝水薄暮;还有这古巷内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 作者雨人离开家乡40多年以后,重返故乡的感想期待希望。
     故乡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那残垣不断的古城墙,夕阳下的古塔,南湖的秋月,北堤的杨柳,鹅池春雪,汝水薄暮;还有这古巷内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 
西门里大街口,茶楼酒肆牌坊林立,一声声“喝热哩吧甜豆腐脑!”飘荡在小城的上空,挑担叫卖的小贩们哪如诉如歌的叫卖声,还是那样的亲切熟悉。旁晚从西关城门外,匆匆走过来搬运工人,他们着拉板车腰间都扎着宽大的藏蓝色带子,在风尘仆仆中从城外大道上结伴而回。女人已经做好了晚饭,翘首站立在夕阳铺满的街道上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一切都好像还在昨天。 
    这就是我五十年以前的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着的那片厚土。 
汝南,汝水之南,因汝水环抱形如垂瓠,古称瓠城。秦属颍川郡,三国属魏,晋设为汝南郡,隋唐以来为豫,蔡州治所;元明清为汝宁府所在地。 
    瓠城又称为天中,其民风朴实风气清佳,物产丰富风景秀美。在东汉时期汝南郡迅速崛起,成了富佳天下的中原名城。“鱼稻之饶,流衍他郡”。由于经济和交通上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文化教育上的空前繁荣,私塾学堂蓬勃兴起,造就了汝宁府人才辈出名士如云,文德武功彪炳青史,名臣硕彦代不乏人。 
    离开故乡时我才十六岁,归来已是半百有余了。掉头一去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但是故乡依然在我的心中,故乡不受地点和空间的限制,也并不指那一方特定的地域,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太史公有诗曰:“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这思念之心一经唤起,身在它乡的游子不也是已经回到故乡了吗? 
心中一旦拥有了故乡就感到十分塌实,脚下的土地倍感亲切,脚步也好像是越加稳健有力。顺着西门大街,我来到了四十年前我的故居。 
    在我的记忆里,那曾经是一个四方小院,院子里种满了果树,那一棵老杏树是爷爷亲手种的,我的记忆里它就小水桶般粗壮了,挂满果实的季节,我喜欢爬到树上去,坐在一个歪树岔上,望着一个黄黄绿绿的世界,捡一些熟透了的果子吃个痛快。老杏树的东边是两颗梨树,小厨房门前的大花椒树使这条小巷一年四季飘满清香。南边一棵高大的香椿树,树下有一个大石臼,大人们在捣米时,嗵!嗵!捶的很响,震得树上的鸟儿飞到了远处。一阵微风吹过来,把这沉闷厚重的声音传播的很远,很远。 
月亮出来的时候,我喜欢坐在石臼上吹起我心爱的竹笛,石臼凉凉的很爽快,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淡淡的月光下诉说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星儿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明亮,月儿藏在了云的后面,只露出半个洁静脸庞,大地如银,树影婆娑,我陶醉在这宁静的月夜里,久久不肯离去。 
 
    那是一个多么清新幽静的月夜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面对那样的月夜,那深邃广漠的星空,充满着奇异美妙的纯真幻想。我不知道这些闪烁着光芒的星球,离我该有多远,居住在上面的外星人类,会不会有这么美妙的月夜。灿烂的星云下,一个少年有多少个未知之谜啊! 
至今我还会感到,如果在我的少年时代失去了这一个个美丽清净的月夜,那该是我童年的生活之中多大的损失啊;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呢,面对现代城市喧嚣繁杂的夜晚,我们已经看不清楚天上的星辰月光,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我曾经拥有过的那个美好的月夜,离开他们太久远了。 
久远的像是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一个梦幻。 
    走进那幽深的小巷深处,烟雨朦胧中的青砖黛瓦斑驳的如古青铜器一样,庄重的门台上长满了千年的苔藓,一排又一排的旧木门板上仿佛写满了古城的风雨沧桑。小院墙头上那探头探脑的野菊花,毛尾草迎风摇动着,仿佛要讲出小城千年以来那鲜活的故事。走在小巷青石条铺就的小路上,如同走进了千百年来历史的深处,我好想把千年前的景像重温一遍,给现代喧嚣的城市一点平和,给现代人的生活一点淡雅舒展。 
    那时候我家左边有一大片桃园,右边的城墙上是长长的一片梨园。每到初春这里便是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桃花晶莹皎洁瓣若脂粉;梨花素妆谈雅玲珑剔透,微风拂来暗香浮动,好一个透人心菲的香雪海啊! 
    花海深处有一方水塘,那宽敞的水面就是一副巨大的镜面,把蓝蓝的天空,浮动着的白云,岸边的花影收进其中,望着这一池碧绿的春水,岸边的烟柳,满目的桃红,就像是喝了一杯陈年浓香的老酒,又怎能不让人心醉呢! 
如今桃园梨园都没有了,那一方碧水也填平了。城墙上也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民居,人和自然在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来的除了灰蒙蒙的水泥建筑,不断排泄出大片的垃圾外。小城变成了一个高度的排泄空间。在被人类大量吞噬的土地上,最痛心的就是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破坏。 
     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故园的门前,院内的一座三层小楼替代了原有的草房,紧闭的大铁门上挂着一把大锁,小楼所有的窗都有密密麻麻的钢网防护着,一切都变为了“曾经”。我所熟悉的只有墙头上那一株枯草还在晚风中不停地在摇曵,频频向我招手,欢迎我这个远道归来的游子。这还是我的家园里的那株草吗?如果不是,那也一定会是它的子孙们。它仅仅是故园所存留下来的唯一了吗?家园里的感觉又何以如此呢! 
    我真的希望家园里还应该有让我熟悉的东西使我震撼! 
    一阵和煦的微风吹来,仿佛传来了奶奶轻声的呼唤…… 
那呼唤早已经凝固成了一种永恒,任四季轮回,风凋雨蚀,一直传到了今天,我才觉得过去的一切也随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起远去了天国。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消失,消失在过去。那些曾经和我昂扬着的纯真、激情,连同家园一起恍如隔世。 
我还想去寻找,去找寻我童年的脚印,找寻那蓝天下一方安静的小院。 
我找了许久一切都很陌生。 
    走出小巷的街口,我惊喜地发现,那一个古老的石臼还在,在小街的一处房檐下,它被人丢弃在那里,寂寞无声孤独一旁。它是千百年以来,小巷唯一的见证,是我童年不可分割的伙伴。可惜我无力再把它带走;它就像这逝去了的岁月,谁又能把过去一起带走呢?过去就象这尊沉重的石臼,沉重的如同这古城的历史。 
    记得,有次我从小院里走出去,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奶奶拉着我的手从这里走出,我不知到奶奶将我要带到哪儿去?出了西城门,我就看到了汝水,那是一条环绕着小城的大河,我陡然地睁大了眼睛,仰望着这个新鲜的世界。水是那么的清,天是那么的蓝,空气又是那么的清新。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莲花鲜艳的让人感觉到心也是那么透明纯洁超然。鱼夫平静地驾驭着小船,挥动着长长的篙,鱼鹰拼命地在水里跃然而下,不大一会儿就把鱼儿叼出了水面。河虾螃蟹和欢快的鱼儿,鲜活地在船仓里跳跃;对岸的芦苇深处一对野鸭子飞向了远处,岸边钓鱼的人们慢慢的收放着鱼竿。 
    
     奶奶告诉我:那圆圆宽大的绿叶,如做饼的锅盖一般大,下面是鸡头米,那一片片肥厚的绿叶是水葫芦。水葫芦的右边是一大片开花了的菱角秧。奶奶还告诉我,我最喜欢吃的箩米粽子就是用这岸边苇叶包的。 
    汝河两岸择水而居的人家,中午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就会挟网而去。水浅的时候,蹲在岸边就可以摸上来一条大鱼。不一会功夫,就带回来一大兜子鱼鳖虾蟹来,他们不用去市场采购,鲜美可口的下酒菜就摆上了桌面。城内大街口也有许多元鱼鲜汤羊肉烩面铺面,只要花上两角钱美美的来一碗元鱼鲜汤,再花上一毛钱买两张火烧馍,一顿早餐就很有特色。 
    小时候,我望着这条大河,不知到它源于何处,又流经何方。这流经千年的汝水,宽大无私为人们默默奉献着,没有汝水那有这鱼米之乡的瓠城?有了这一方汝水也就有了这鲜美丰厚物产,汝水养育了择水而居的汝南人,汝水就是汝南人的生命之源啊!  
西关外的城河原来是和北关的河道一脉向通的,都源于汝水。如今西关的河道已经填上了,修成了宽阔的柏油路面。我也只有到北关看看汝水了。三十年过去了,汝河现在还好吗?出了北门就看到了城河,没想到迎面扑来的会是一股臭气,我沿着北堤一直向东。一直走到龙亭的后面,后龙亭已经不是当年的摸样了,雕栏玉砌今不在,红红绿绿的塑料袋子却在大堤上下飘动着。 
  
    汝水之上,无声的一弯污水曾现出一种赭石色,到处在散发着腐臭一动也不动的汝河已经成了鱼儿的坟墓。 
这里曾经是古战场,唐代大将李朔雪夜入蔡州,为了迷惑敌人,下令击鹅鸭,以乱军声,万历年进士傅振商有诗词曰: 
“鹅池春雪接河干, 
  十万人家卧晓寒。 
  不是将军留马迹, 
  游人怎得画图看。” 
     这里曾经有过的天中山书院,鹅鸭池,龙亭,中岳庙,壶仙观,天中山,与悬弧城的广慧禅林,观音阁,吉祥寺,开元寺等寺院一样名震海内。为中原名城增添着古老文化的色彩。当年鲁国公颜真卿亲笔书写的碑文“天中山”还在,古朴庄重的天中桥还在。北门原称北拱现以修复。但是失去了城墙的北门多少显得有些孤零,远远的望去好象一座鬼子的炮楼,孤单单的矗立在汝河南岸,安放在这里的北拱还能够向人们述说着悬弧城沉重悲伤的过去吗? 
    这里曾经是直通江淮的水上码头,通向东京汴梁的皇家官道。又是东西南北的云聚一起的商品集散地。 
苏轼曾经描述过这里的繁荣景象 
 “桥声春市散, 
  塔影暮淮平。 
  不用船灯火, 
  船夜月色明。” 
    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都在这里有过厚重的文化之旅,秦观还曾任过蔡州学傅。他们都留下了不少千古诗篇。 
有多少雄壮的历史剧幕曾在这里上演。如今汝河两岸金戈铁马战鼓擂鸣,悲壮撕杀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惟有岸边的芦苇,漂浮在河内的垃圾,散落在汝河两岸废旧的塑料袋子,让游人的思路,童年的梦幻,顿时全在这一堆堆垃圾中殒灭。 
汇流汝南的四大水系之首位的就是汝河,其次为洪河,臻头河,沙河。现在这几条河流要么早已经干枯,要么就是老抽般的发黑。我又来到了东关,南关,污水,污水,还是污水。诺大个汝南县城居然找不到一弯清清的水源!那黑浓黑浓的污水难道真的就流之不尽了吗?面对这么多的污龊,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那条汝河呢?那绿柳如烟薄雾飘荡,波光如鳞汝水之滨的瓠城呢?没有了“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即便是满城都用钢筋水泥堆起来的星级宾馆高楼大厦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高憎在南关的小南海旧址上重建了南海寺院,规模庞大雕梁画栋,号称亚洲第一大寺院。为故乡增添不少光彩。但是我看过之后总是没法与原来的南海寺院联系起来,历史古建筑可以变为废墟,但是历史却很难复制。 
 
   这些年,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我的家乡汝南被评为千年古县。为了创建精神文明卫生城市,卫生条件改善了许多,北关外建立了名吃一条街,千年石桥得到了保护,汝河两岸的走道铺上了大理石。新建的天中山公园游人不断,汝河的水质已经有所改善,一切都在进步。 
    现代文明和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古老文明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物质文明和美丽的环境总是有一种高度的结合,才会显示出现代文化上的和谐统一。古典和新潮,华美和典雅的融合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文明中的最起码的品质。当年的汝宁府几经战火,毁灭重建,至民国,和文革以前还能尚存古朴风雅的历史文化特质。 
   文革对汝南的文物建筑是一场浩劫,改革开放以来扒房征地,房地产到处开发,一排排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整个汝南城就是一个建筑工地,结果千年的古城没有了,替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没有了古城风貌的汝南。 
大哥在南方拍戏他曾对我讲:“一个从南韩回来整容过的明星富婆,本来就徐娘半老,不整容的时候还显得雍容华贵,整过容以后反而给人的感觉是太假,假的让人恶心。” 
     正如汝宁古城昔日的辉煌造就了汝南的刚劲古补典雅,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天她还能楚楚动人。 
  
    今天的故乡,缺少的正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缺少的是蓝天白云下绿水长流的汝河。想想看,假如我们至今还保留有这么一座始于汉建于晋,盛于唐,有着两千多年古老文明历史的瓠城,流着一条清清的汝河环抱着的汝南。那应该是一笔何等巨大的历史文化宝贵的财富啊!如果清清的汝水还在,我相信无论是为当代的旅游开发,还是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去解读过去和未来。都会给汝南人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我们的儿孙们会为天中名城而骄傲。我却为千年古城名存实亡而倍加痛心!然而,建立在臭水上的一座城市是没有希望的,以牺牲一个古老的历史名城为代价,也并不能换来新兴的现代文明。与此相反,小城的发展受到了环境上的制约,因为,污染一条河流也就是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可是治理一条河流则需要上百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最后一点慰籍。我们每天都缺不了离不开它,我想汝南的地下水即使还没受到较大的污染,那也是应该敲响警钟了! 
    我坐在护城河的对岸,徐徐吹过阵阵晚风,微有凉意,天色已晚。对面北城门上已经亮起五彩斑斓的灯光,我浮想联翩,不忍离去。正如秦观当年所云:“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当年宋代大诗人秦观写过这首词。不就很代表我此刻的心情吗?
网友跟帖
瓠城我心中的故乡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1条跟帖
    请登录
  
全部评论
品味 2017/2/28 15:12:06 1楼
好 !故乡情浓,读来如乘一叶扁舟徜徉在没早的时光中。
赞一下(299)
赏金赛馗 2017/2/28 12:02:18 2楼
写的非常好!给我描绘了清晰的历史轨迹。让我更多的了解这些历史。如果写的能再贴近现实生活一点就好了。
赞一下(309)
老包 2017/2/25 13:34:58 3楼
惋读“瓠城我心中的故乡” 回不去的“曾经”,迎来的并非慰藉。何以两全?一声叹息!
赞一下(281)
二哥 2017/2/25 11:44:43 4楼
瓠城我的故乡。其实这些年我隔长短的回瓠城,每次回去都感到瓠城在变化,这种变化以至于把我原本对家乡的记忆给蚕食去一些,残留的己依稀难辨了!原本的瓠哦是什么样子?只记得她是很美很美的,具体细节的美不得而知。读雨人新作巜瓠城我的故乡》如同看一部纪录片,逐步还原了我的记忆,清澈的护城河,高高的城墙,庄严的龙庭,巍的古塔。最令向往的当属满街飘着香味的小吃,白胖胖的黑芝麻汤圆,入口即化的鳮肉丸,诱人的齒香味,喝一碗让人额头泌出汗的胡辣汤,好吃的中喝的美味,让人应接不暇,把人谗得直流水。家乡是诱人,这才是我梦中的心乡,谢谢雨人。
赞一下(283)
二哥 2017/2/25 11:10:50 5楼
感谢远方哥哥指正,句子传神在于历练,历练来源于生活,语言表达要把说的写出来,是很难得的提升!
赞一下(284)
远方 2017/2/19 17:59:58 6楼
“我”重返故乡的感想、期待与希望,表达的颇为深切,流露的是沉重之情。文,需凝神、炼句。如末句显然多余。散文结尾应给人以余音缭绕感
赞一下(289)
更多回帖
 
最新评论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广告投入
Mail:service@leitai2016.com Copyright 2014-2015 www.leitai201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平顶山市原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3057号-1 优创科技 制作维护
欧式马车仿古马车婚礼马车